![](../../Content/themes/base/images/ui-top.gif)
第七届两岸三地生态保育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在西藏林芝召开
八月份的西藏林芝,山清水秀,风和日丽。在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中国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土地资源学系、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台湾东华大学自然资源管理研究所等单位协办,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承办的“第七届两岸三地生态保育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 山地生态保育与资源利用”于10-12日在西藏农牧学院顺利召开。
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援藏干部李忠魁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蔡强国和刘高焕研究员,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土地资源学系卢光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伍世良教授,中国科学院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中心副主任张松林先生等出席开幕式并祝词,西藏农牧学院副院长郑维列教授代表学院向全体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全面介绍了西藏生态保育研究进展情况和学院的教学研究概况。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所长方江平博士介绍了西藏的资源与环境概况。
本次会议主题为“山地生态保育与资源利用”。参会代表包括来自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山西、河南、河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广东、福建、台湾和香港等17个省(区)共50多个单位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管理部门和企业界的人员,报名参加148人,后因交通和健康等方面的原因,实际到会人数86人,其中包括台湾代表22人。
本次会议收到论文90多篇,按照研究内容分为12个主要议题:区域生态修复、生态监测与评价、种群生态与建设、生态建设方略、生态过程模拟、生态资源利用、生态与经济发展、生态试验与调查、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与方法创新、生态灾害控制和水资源与生态保育等。这些研究论文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我国目前在生态保育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和进展情况。大会交流论文45篇。
由于代表和各方面的积极支持,这次研讨会时间安排合理,研讨内容丰富,讲演生动精彩,讨论积极热烈,成效显著。通过这次会议,取得以下成果:
1、 进行了较全面的学术交流。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研究重点、不同研究方法、不同研究阶段、不同年龄人员交流探讨了生态保育与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
2、 建立和加强了学术交流关系。来自台湾和香港的代表、内地的代表和西藏的代表等通过会议交流等结识了同行、朋友,建立了合作关系,它将推动生态保育研究工作的向前发展。
3、 各地、各界更好地了解西藏的资源与环境。很多代表是第一次来西藏,通过会议交流和实地考察,他们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了西藏的生态和人文环境条件,为研究领域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4、 给西藏高原生态研究带来了新的理念。西藏高原生态研究的力量相对薄弱,研究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展。通过会议交流开阔了视野。